2005年首批3家省产业园区设立以来,在各类产业转移工业园陆续获批认定的热潮中,2010年6月,广东省工业园区协会应势而生,成为我省产业经济和工业园区发展建设的参谋助手。
2025年,迎来我省首批省产业园区设立20周年和广东省工业园区协会成立15周年。我们立足国家战略,聚焦广东发展,以“广东省产业园20周年”专栏启航,从“发展路、产业事、协会情、园区人”四维视角,全景展现我省产业园区在时代浪潮中的使命担当与创新实践。
本期“发展路”带您走进江门台山产业园区。
栉风沐雨十余载,砥砺前行谱华章。
江门台山产业园区(台山工业新城,以下简称“台山产业园”)其前身是2009年经省人民政府同意认定的省产业园区——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台山片区。2019年,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同意,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之一的台山片区调整为江门台山产业园区,按照规定独立管理和开发建设,规划面积138平方公里。十多年来,台山产业园高扬奋斗之帆、紧握奋斗之桨,把实体经济作为园区安身立命之本,充分挖掘资源优势,持续实施招大引强行动,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稳步提升承载能力,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新材料为主导,以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现代物流、新一代电子信息为优势的六大工业体系,现有工业企业超800家,规上工业企业224家,工业总产值超550亿元。
江门台山产业园区南组团
江门台山产业园区北组团
体制改革 产业活力逐步迸发
2009年6月,经省人民政府认定,以台山和开平、恩平3个园区为主体的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设立为省级产业园区。同年7月,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获评“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并竞得省第四批产业转移竞争性扶持资金5亿元。2011年6月,入选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十大重点园区之一。2019年4月,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同意,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进行结构调整,其中之一的台山片区独立分设为台山产业转移工业园(江门台山产业园区)。台山产业园先后于2021年和2023年分别纳入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北组团和省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在空间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重大产业布局等方面得到更多省级专项政策集中、叠加支持。
历经十余年发展,台山产业园土地开发率超80%,大项目及相关配套企业承载空间严重不足,2023年12月,经江门市人民政府同意批复同意台山产业园扩园,其面积由112.72公顷扩大为2336公顷。台山产业园依托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和省产业转移主平台政策,围绕深江高速(深中通道)、沈海高速—新台高速等发展通道,高水准谋划、高标准推进汽车零部件、金属新材料和智慧农机三大专业园区建设,大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不断集聚壮大主导优势产业。
台山智能装备产业园(中南高科)
聚焦发展 产业建设扎实推进
十多年来,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台山产业园锚定发展首要任务,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大桥经济”历史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工业立园、产业强园、企业满园”行动,全力做好“招商、配套、服务”三篇文章,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厚土培植三大主导产业以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食品等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打造湾区现代工业新城,发展成效突出显著,为台山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区位优越,承载产业基础扎实
交通上,位于深中通道——中开高速和沈海高速——新台高速交汇处,处于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关键节点和江门市地理几何中心,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先后通车,台山到澳门仅25分钟车程,1小时可畅达广、深、港、澳等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新台高速、陈宜禧路、台开快线和深江高速、深湛铁路、国道240等构筑起“三纵三横”的交通网络;空间上,本轮整合优化后,纳入开发区审核目录面积为29.57平方公里,同时台山产业园纳入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北组团和省产业有序转移江门主平台核心区,连片开发产业用地超20平方公里,园区土地储备充足,尚可开发土地面积21564亩,特别是正在推进建设6300亩的金属新材料、5700亩的汽车零部件、3800亩的智慧农机等专业园,累计完成土地整备4300亩;配套上,围绕“产城融合”目标,道路、水、热、电力和污水固废处理设施完善,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文创中心等多个创新平台实现运营,高铁站、学校、医院、大型商业体等生活交通设施一应俱全,能源充裕、成本低廉,陆海联动、江海联运。
中阳高速-新台高速互通航拍图
项目为王,做好服务“引”商“引”资
台山产业园始终坚持把提供优质服务和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促进园区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秉持“一切为了企业、一切为了投资者、一切为了台山”的服务理念,落实项目落地全程帮办、代办“保姆式”服务,建立一家企业、一名责任领导、一个首席服务官、一个责任单位、一张工作清单、一抓到底的“六个一”营商服务体系,创办“视频办”、优化“党群服务中心”、建强“三创中心”等服务平台,围绕企业生命周期全面做实排忧解难服务工作。
服务为先,招商随行。园区坚持“一把手”带头招商,紧盯标杆性企业和引擎性项目,成立深圳驻点招商小队、上海驻点招商小队,聚焦加速构建“3+2+4”现代化产业体系(3即金属新材料、汽车零部件和智能装备等主导产业,2即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食品等新兴产业,4即新型储能、无人智能、低空经济和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近年来,成功引进项目超110个、总投资额超210亿元,包括投资10亿元的腾龙精线项目、10亿元的金桥铝型材项目、10亿元的鸿特精密等一批重点项目,为台山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多点开花,园区建设成效显著
——平台成色足。
近年来,台山产业园发展迅猛,台山产业转移工业园连续6年在省产业园建设考评中获优秀并3年排名全省第一,先后获得省五星级服务园区、省级金属材料特色产业园、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省技术创新专业镇、省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省重型商用车产业基地和全省唯一的“广东(江门)智慧农机产业园”等一系列省级荣誉,金属新材料和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先后入选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24年,在167个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考核排名第九。
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发展势头猛。
围绕“3+2”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台山产业园集聚发展形成超300亿元的金属新材料和超160亿元的汽车零部件两大特色优势产业。2024年,特色产业首位度持续提升,金属新材料产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50亿元,同比增长14.31%;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72亿元,同比增长11.93%。在两大优势产业带动下,园区近三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列江门各园区首位,2024年分别达17.6%、17.9%。先后引进新达新金属、腾龙精线等一大批重大投资项目,年产值超10亿元工业企业10家,包括超70亿元的海亮铜业、超50亿元的新达新金属、超40亿元的富华重工和超30亿元的金桥铝材等。2024年,新引进超10亿元投资的先进制造业项目3个。
——企业质量高。
园区先后培育出富华重工、海亮铜业、新达新金属等一批行业龙头和“链主”企业,以及特一药业、绿岛风、迪生力等3家上市公司。拥有1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富华重工),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松田科技、科信特电机),2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松田科技、绿岛风),7家广东制造业500强(富华重工、金桥铝业、六和饲料、新达新金属、特一药业、鸿特精密、绿岛风),2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以及11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产城融合好。
园区紧邻中心城区,形成了产城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拥有台山人民医院、台山一中、广大附中等优质医疗教育资源,享有万达、昌大昌等优质商圈,建有邻里中心,产业社区。打造了集科创、侨创和文创于一体的“三创中心”,建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小微双创基地等科研孵化载体、创业创新平台。目前,正提速加力推进汽车电子标准厂房、生产性服务中心等配套建设,为入园企业提供“拎包入驻”服务,着力打造宜工宜居绿美园区。
园区生产服务中心鸟瞰图(效果图)
接下来,台山产业园将认真落实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江门市委“1+6+3”工作安排,全面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纵深推进“工业振兴”和“园区再造”工程,充分发挥好“向东”发展优势,紧抓“大桥经济”重大利好,用好“两新”“两重”等增量政策利好,更加积极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与大湾区核心城市交流合作,加强与深莞等湾区核心城市协同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汽车零部件、金属新材料和智慧农机三大专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3+2+4”现代化产业体系,聚力建优大型产业集聚区和产业有序转移重点主平台,打造绿色低碳、智慧高效、产业集聚、宜业宜居的产业新城,产值超千亿的现代园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知识产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知识产权等问题, 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65827邮件:tssxzzx@jiangmen.gov.cn